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谁(世人如何评价李贺的作品),一起来了解下吧。
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谁?
呕心沥血一词常用来形容为了某些事情穷尽心血。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李贺,其中"呕心"出自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沥血"出自唐代韩愈诗《归彭城》。
唐代诗人李贺自幼聪明好学。幼时饱读诗书,七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韩愈和皇甫湜起初不相信,所以当他们经过李贺屋子时,想出题考考他。于是令他写诗,李贺一蹴而就,将这首诗命名为《高轩过》,仿佛早已经构思好语言。二人也很惊讶,李贺一时声名显赫。
李贺写诗的方式与众不同。每天一大早上,就骑在马上,随身携带一个锦囊,四处乱逛。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风景,触动了诗意,受到了启发,便随手记录在纸上,装进囊里。写一首诗或者一句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随写随投。晚上回到家,就会把自己的诗整理润色一下,成了一首首好诗。这种写作方法和其他学者立题再为文的写作方法有很大不同。但大多数李贺文奇诗都是这样写的,不管天气好坏、冰霜雨雪,天天如此,没有间断,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
世人如何评价李贺的作品?
李贺母亲 知道他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李贺却不愿改变自己的创作习惯。没办法,其母只好每天限制他囊内诗稿的数量,让丫环每天检查。有一次,女仆从包里拿出几乎是平时两倍多的诗,李母很是生气。她慈爱却语重心长:“你身体孱弱,不能过度劳累。不让你出去跑,你偏去;让你每天少写点,你也不听。一定要累得吐血,气死为娘才肯罢休呀?”
母亲如此责备她,但李贺依然故我,每天不停作诗。
尽管李贺才华出众,他却他拒绝做官,所以生活没有太大的琐事,只每日沉浸在诗歌中。当时,安史之乱后,李唐政权由盛转衰,外有藩镇政权,内有宦官专权,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尽管李贺对这些社会现实不满,但他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他的写作态度也极其认真,常常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新奇奇特的语言表现神秘的意境,充满了浪漫主义,这可能是他获得“诗鬼”称号的原因之一。
也许正是因为他过于辛劳,年仅二十七岁便早早去世了。李贺虽不长命,但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都是他毕生心血的凝结。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