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教授李红良团队通过分析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发现,在过去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间,高血压、高低密度胆固醇、高血糖及高体重指数已经成为导致缺血性心脏死亡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9月2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该研究详细揭示了过去30年中各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全球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及204个国家的变化规律及趋势。研究发现,由于发达国家基层防控措施的加强,代谢性危险因素得到了较显著控制,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呈显著下降态势;而代谢性危险因素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未得到有效控制,缺血性心脏病呈现高发病率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为不同国家及地区缺血性心脏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研究人员还对比分析了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中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及差异。研究指出,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及高钠盐饮食)给男性带来的疾病负担比女性显著。在不同年龄段中,高血压带来的疾病负担在高龄人群中较为突出,而高体重指数及高血糖带来的疾病负担在青年及中年人群中就开始突显。这些研究结果均为制定适宜不同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防治策略提供了证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33 92 950@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4062号-1,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