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延难愈的“咳咳咳”,是眼下困扰很多“阳康”人群的头号难题。那么,面对“阳康”后遗留下来的顽固咳嗽,我们是否应该积极止咳?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才是解决顽固咳嗽的“根本之策”?在近期举办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专家解读会”江浙沪站活动中,来自江浙沪的多位中医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应对新冠感染后的咳嗽症状,即便是干咳少痰,也需要考虑化痰的问题。”此次会议上,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杨珺超教授发表了《化痰止咳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主题报告,围绕咳嗽这一新冠感染后的常见症状,进行了深入的阐析。
杨珺超教授指出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占比76.3%,比第二、三位的喘息、气促的就诊患者高出一倍还多,此外,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生比例中,咳嗽也占到58%,足见该症状的普遍性。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病理改变,其主要表现就是咳嗽咳痰。杨珺超教授介绍说,气道黏液是由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及黏液腺分泌的透明液体,发挥气道防御屏障功能。多种致病因素下,发生在物理屏障的黏液层功能异常,会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产生。
一项研究报道显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气道黏液高分泌发生率约12%,而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毒感染,也是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常见诱发因素。在病毒诱导下,会导致黏液分泌异常,在大的传导气道中,黏液分泌和咳嗽受体在结构上有联系,咳嗽具有保护性作用,可清除痰液和异物,保持气道清洁通畅、阻止气道感染扩散。
杨珺超教授提醒,对于一些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而言,“阳康”后积极止咳十分必要。这是因为气道黏液高分泌会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后果,是影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与临床进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一项纳入5887例伴有轻中度气流受限的吸烟患者,随访时间12.5年的研究发现,咳嗽咳痰症状同时存在的患者有着更高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并与患者死亡率增加直接相关。
杨珺超教授介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痰乃津液所化,其为病也,为咳为喘”,并且提出“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就不能认为“新冠咳”主要表现为干咳,或者只有少量痰,就不需要化痰止咳。对待顽固难愈的咳嗽,在药物治疗上也应以化痰止咳为主。他指出中药连花清咳片的组方融合了“麻杏石甘汤”与“清金化痰汤”的精华,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可宣发在肺之邪,清金化痰汤清热化痰,可肃降上逆之气。组方中加入半夏、浙贝母、前胡、陈皮化痰顺气,针对新冠肺炎“痰热壅肺、气道壅滞”导致的咳嗽、咳痰,以“宣肺泄热、止咳化痰”为原则,使热祛咳止痰消,发挥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董雷教授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新冠三年以来,虽然经过了大大小小的疫情阻击战,但近期的这一轮疫情高峰,以及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每一个中医人来说都是格外感受深刻的。他介绍说,在本轮大规模“战疫”中,中医药依旧发挥着“防治康”一体,贯穿全程的优势,他所在的医院从去年12月初就开始了中医药预防方的准备,现在回顾来看,中医药的预防作用,其重点并非是直接针对是否感染,而是切实控制感染后的重症风险。中医药防治新冠,应重点把握“邪在气分”这个关键阶段,通过中医药及时介入和截断,真正实现关口前移,对于防治新冠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他表示,大量轻型以及中型新冠感染患者,基本属于中医所说的“外感病邪、邪在气分”的状况,对于这些人群,应当重点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给予及时关注和治疗。
此外,目前一些“阳康”的人群,在康复期内仍有咳嗽、气促,呼吸不畅等症状,尤其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在病症康复之后还会遗留有一定的病灶,并且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对于这些人群,中医药止咳化痰也能够发挥非常好的优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 55 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