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资讯 > 滚动 >
走进杭州山角落里的村庄 探究其“凤凰涅槃”背后的秘密
2022-04-19 11:00:01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群山竹海中,蕴藏着一片天然氧吧,这里是萧山区楼塔镇的一处自然村,名叫斜爿坞,属于大黄岭村。山坳中的小村,三年前还是脏破不堪、交通不便,如今却成了村民自豪、游人欣羡的“桃花源”。近日,记者走进这处杭州山角落里的村庄,探究其“凤凰涅槃”背后的秘密,既有“美丽乡村”工程带来的红利,也有一群饱含家乡情结、甘心奉献的乡贤。

一群乡贤挑大梁

有一句话,曾经刺痛了斜爿坞乡贤俞和良的心,令他至今难忘。“你的家乡真是惨不忍睹!”这是一位朋友参观斜爿坞后的感叹。

斜爿坞有着900多年的建村史,古名“内坞”,目前有140余户人家,全都姓俞。因地形的限制,斜爿坞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天空像凉帽,溪水像割漏,道路像裤带”。2017年,已在省级部门工作的俞和良就曾回到家乡带领乡贤们,发动村民给成为危房的俞氏宗祠募资,重建了宗祠与村口的牌坊。为了凝聚力量,他们成立了斜爿坞乡贤联谊会,最初入会40多人,大部分人是共产党员,这在楼塔镇属首个自然村乡贤会。用俞和良的话说,成立的宗旨很明确,“做公益、讲奉献。”

而朋友的一句话,让俞和良重新审视早已熟悉的斜爿坞:到处是破旧、乱建的房子,较新的房子也无美感可言,道路窄到连小轿车也难以通过,垃圾遍地,山上的溪水流经村子就变成了臭水沟……困扰中,机遇来了,2018年,萧山区有关领导来斜爿坞考察,提出“美丽乡村不能落下一个村”。当年,大黄岭村被列入“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斜爿坞也在其中。

为了开展工作,斜爿坞乡贤会当仁不让地挑起担子。按照“美丽乡村”规划图,首先要拆除60多幢旧房、简易建筑,还有大量围墙、外墙需整改。第一步是说服村民。乡贤们不光带头拆改自家的房子,还一户户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70岁的会长俞永法将镇上的企业交给儿子,一年到头泡在村子里协调各种问题,有的村民住在萧山城区,他前后共跑了四趟。俞和良平时住在城区,一到周末就赶回村里商量,各类电话打了上千个,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乡贤们,当作乡贤们办公的“会议室”。

碰到资金缺口时,乡贤们一次次无私解囊,你几千元、我几万元地顶上。村中心位置拆出来后,要建成一块有凉亭、嬉水池的景观区,俞纪南慷慨捐资20万元;俞磊刚、俞宇波等出资认购数百株花树、果树;俞波租了两辆大巴车,组织村民前往佛山村、欢潭村参观,转变思路;俞建中出资3万元为老年活动中心换上了新桌椅;90岁老党员俞子尧捐出原本做寿用的4万元,用于建造红色“党建墙”……

一轮建设下来,乡贤们多则捐出30万元,少则捐出数万元。乡贤二代也纷纷加入乡贤会,如今会员人数已达60余位。

“你们是为了谁?”说服村民同意拆改时,有村民曾不理解地问。这个问题,乡贤们心中有答案。

为了心中的桃花源

当中国美院望境创意总工程师瞿为民第一次走进斜爿坞时,他从设计师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斜爿坞:“从普通人看来,这个村子是脏乱差。但我看到了它的‘大美’——大山的美、大景的美,自然的美、环境的美。这里应该是一处桃花源。”

在他的设计下,“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不仅要拆除堵塞道路、过于拥挤的旧房烂建筑,还要让围墙改矮、让外墙有韵味,让山景从房子中间透出来。拆除臭水沟边村民的猪窝鸡棚,建污水管道在游步道下方,让溪水在村里“活”起来。最初,村民很不待见地将他称为“白发老头”。

整治到一半,效果出来了。走在村里,瞿为民常被村民亲热地叫住了。“瞿老师,您什么时候来改造我家房子啊?我们老房子也想涂脂抹粉,好看一点呢!”近80岁的村民倪素珍说。

57岁的俞金桥拆掉两处旧房,用补助的资金造了新房。“以前这里路窄,车子开不上去,现在前后的路都宽了。新房的设计多亏了瞿老师的指导!二楼有6个卫生间,我计划以后开民宿。”他的笑容洋溢开来。村子整治过程中的垃圾清理、绿化维护等工作,户户自愿出劳力做义务工,他也是积极参与者。

村子改造中,种植了大片的桃树、梅树、樱花树和果树。如今走进村里,步步见景,处处有花有树,白墙黑瓦的房子古韵悠然,路面宽敞洁净,大山环绕,溪水淙淙而过。2021年,斜爿坞自然村被成功评为浙江省2A级景区村庄。

“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俞和良由衷地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了眼前,而是为了子孙后代,让他们愿意把根留在乡村。”瞿为民则说。

从“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迈进

以往的斜爿坞,村级经济还算发达,有13家减速机厂建在楼塔镇上。但村里已呈现“空心村”状态,主要的劳动力在外工作。这次“美丽乡村”第一轮改造,村里建起了黄岭·青社里、黄岭·嵛山宴、耕读山居等民宿,去年就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到来。有些路过村子的人,被村子惊艳了,便改变行程在这里的民宿住上一晚。

俞露、朱红艳等年轻一代乡贤,在副秘书长俞海方的带领下成立宣传小组,不遗余力地宣传家乡。他们自导自演拍摄了许多展现斜爿坞的短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点击量达数万人次。乡贤们还发挥智慧创作村歌,制作印有斜爿坞美景的年历,放在商店里展览。

“在党的引领下,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把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变为产业价值,吸引人、留住人,促进就业,带动全体村民奔向共富。”俞和良说,“‘美丽乡村’是初级阶段,更长远的目标是‘未来乡村’。”

斜爿坞的变化,得到了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的肯定,去年9月他来村考察时表示:“生态好,整治好,业态也有了,比城里更有烟火气,令人难忘。”

当前,斜爿坞还有不少自然、文化资源有待挖掘。比如,这里夏天平均气温比城区低7-8℃,是避暑胜地,也是夜晚看星星的好地方。目前村里通往山上修建了几条游步道,未来计划在山顶平地建一处“星空谷”,吸引游人晚上露营、看星星,同时激活民宿、餐饮、茶叶等一系列经济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斜爿坞的工作中,设计师瞿为民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能单靠政府力量,而是要靠多方力量共同实现,“斜爿坞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效果,乡贤的力量不可缺少。”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家乡有着最深切的情结。乡贤参与建设美丽乡村,这样的经验值得复制推广。

斜爿坞的乡贤们和设计师还有一个共识,乡村建设不是一两年、三五年的事,而是需要付出十年、二十年,让年轻一代接力做下去的事。他们计划着,第二轮改造在村口位置建一座“英雄广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大黄岭村俞金松等三位烈士。有传承才有未来,心中装着国家和天下,才能持之以恒地做正确的事,才能真正建成心中的桃花源。(记者 郭燕 何文静)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