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资讯 > 滚动 >
每日信息:小小球囊成 “救命神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技术破解大咯血救治难题
2025-11-04 13:27:54   来源:紫牛新闻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相关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11月4日讯(通讯员 朱研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大咯血,作为呼吸系统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其致命威胁并非失血本身,而是短时间内血液堵塞气道引发的窒息。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在镇江地区率先开展 “支气管镜下预置封堵球囊” 新技术,为大咯血患者及高风险呼吸介入操作筑起关键生命防线。自 2024 年上半年应用以来,该技术已成功救治约 20 例患者,有效降低咯血致死风险。

医学上,大咯血通常指一次咯血量≥100ml 或 24 小时咯血量超 500ml,血液源自喉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与消化道呕血不同,大咯血时血液常伴随咳嗽从口鼻涌出,瞬间凝结的血块可堵塞气道,数分钟内便危及生命。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浩指出:“气道大出血速度极快,许多呼吸介入操作如支气管镜活检,若病灶血供丰富,便如同‘拆弹’,风险极高。”

此前,60 多岁的蒋先生因反复咯血一周入院,两次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仍未改善,单次咯血量达 100ml,随时面临窒息风险。而另一位肺癌危重患者因左主支气管被肿瘤完全堵塞,仅存的右肺无法维持生命,需依赖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 “人工肺”)延续生命,但 ECMO 所需的抗凝治疗使支气管镜操作出血风险陡增。

面对这类高危病例,市一院呼吸内科联合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组建攻坚团队,创新性采用 “支气管镜下预置封堵球囊” 技术破局。该技术的核心在于 “提前布防”—— 医生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将未充气的球囊预先置于目标支气管近端。一旦操作中发生大出血,立即向球囊注入生理盐水使其膨胀,迅速封堵出血支气管,阻止血液倒灌至主气道及健侧肺。

现场

“这一‘黄金缓冲’步骤,既防止了窒息,又为后续止血争取了宝贵时间。” 丁浩解释道。在蒋先生的治疗中,手术团队通过支气管镜发现其右上支气管开口处活动性出血,迅速完成导丝置入、球囊扩张、固定等操作,配合电凝止血,很快控制了出血,术后无再发咯血。而那位肺癌患者,团队预先放置封堵球囊后分次切除肿瘤,成功打通堵塞的 “生命隧道”,左肺恢复通气,球囊留置观察 24 小时后安全撤除。

除应急止血外,该技术更突破了以往的 “诊断禁区”。对于位置特殊、血供丰富的病灶,常规经皮肺穿刺活检风险极高,而预置球囊可在活检前构建 “安全隔离区”,即便发生出血也能局限在局部,从根本上规避窒息风险。这让医生敢于选择更优诊断路径,为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校对 陶善工

关键词: 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